尾盘异动!神秘资金暗流涌动 你的股票怎么办?该留该撤?立即输入股票代码,1分钟内免费得到评测结果! (测评结果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 请正确填写信息) |
当2010年只剩下不足三个月之际,监管层的一个表态令一批冀望通过重组涅槃的重组概念股,再次陷入困境。
日前,证监会正式披露,为坚决贯彻执行《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下称《通知》)精神,证监会已暂缓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组申请,并对已受理的房地产类重组申请征求国土资源部意见。
“意料之中。”10月18日,上海某著名私募人士言语平静地告诉记者,“今年初以来,楼市政策不断缩紧,对于房企融资平台进一步严格把控举措的出台,就已呼之欲出。除了这只‘靴子’落地的时间外,市场还在博弈国家有关政策实施力度和持续性。”
上述有关暂停受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重组申请的决议披露同时,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正研究涉及房地产业务的并购重组政策,待相关政策规则推出后,将根据新规则确定的标准和程序恢复新项目的受理与审批。
但是,对于相当一批已濒临退市边缘,希望今年通过房地产公司重组成功扭亏,进而获得新生的ST公司而言,一场“生死时速”的大战似已拉开大幕。
18日,上述叫停房企借壳消息出台后的首个交易日,包括ST国祥(600340.SH)、ST百科(600077.SH)、ST东源(000656.SZ)、ST建通(600149.SH)、ST钛白(002145.SZ)、ST星美(000892.SZ)等数家房企借壳概念股,均告跌停。
19家ST公司卡壳地产重组
对于国内资本市场稍有了解的人,恐怕都不会忘记2009年前的那一波又一波不断冲高的地产行情。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火热,使各大房企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意欲进军资本市场以获得更便利的融资渠道,于是催生出一波火热的房企借壳热潮。
“房地产从来都是一个充满暴利,且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所以,似乎人人都明白一个道理——ST公司转型为房地产公司后,必将令其估值实现飞跃。”18日,一位重仓房企借壳类上市公司概念股的基金经理向记者坦言。
记者掌握的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共有157家上市公司推出或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其中,涉及房地产行业的约43家,占比达27.3%,居各大行业之冠。
正所谓盛极而衰。
进入2010年,随着国家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紧缩,曾被众多房企趋之若鹜的房地产重组借壳渠道,也随之收紧。
今年4月19日出台的“国十条”提到: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
之后,市场不断揣测有关部门实质上已暂停放行有关房企的借壳的批文下发。
“重组还在按既定计划进行,并没听说有关终止所有房企借壳审批的说法。”今年5月初,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进行房产借壳重组工作的ST北生时,其有关人士对于房企借壳融资似乎还抱有较大希望。
“今年4月以来,有关房地产企业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就已基本关闭,无论是IPO还是重组借壳。”10月18日,一位接近于有关管理层人士向记者透露,之前,证监会方面的口径是有关房地产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审批申请,需同时向国土资源部有关部门报批。
实际上,4月份以来,未有一家房企获得资本市场融资的准入批文。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今,发布重组预案且尚未实施的企业中,拟注入房地产资产的共有19家,其中,已有6家企业通过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员会过会审批。但是,迄今为止,仍在苦等证监会有关部门发布重组的正式批复文件。
“其实,今年4月后,许多申请房企借壳的公司便已知道前路难行,部分公司开始寻找新出路,有的选择在注入资产的业绩上加重承诺,有的则干脆选择知难而退彻底放弃,但大部分在政策真正明朗以前,还是选择继续观望等待。”上述接近有关管理层的人士告诉记者。
6月24日,排队苦等数月的S*ST聚友(000893.SZ)宣布召开股东大会,审议解除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之框架协议”。
6月下旬,ST兴业(600603.SH)发布公告称,正式撤回重大资产重组行政审批申报材料。
而据斯时的有关公告显示,上述两家公司的房企借壳重组半途而废的理由为,国家有关房地产行业政策发生较大变化。
该政策已波及早在今年2月份获得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房企重组股S*ST万鸿(600681.SH)。
尽管其为早日获得正式批文,3月份再次对承诺加码:“五个会计年度净利不少于12亿元”,但时至今日,其仍未如愿。
![]() |
||||
![]() |
股市资讯 |
|
|